2024

关于博客,这个博客,以及一些互联网记忆

算是一个历程的记录,有点流水账👻
记忆中的博客
关于博客的记忆,要追溯到最早使用互联网那会儿了。大概是2006年吧,那是“126”和“163”的时代,这两串数字带着点早期中文互联网的味道,我的第一个邮箱也是小学电脑课上老师教我们注册的@126邮箱,没错,就是网易。我对博客的认识最早也是从网易博客开始的(QQ空间不算的话。压根从来没把QQ空间当做博客)。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在网易博客里写过啥了,大概都是些转载吧,十二三岁的我能写什么呢~ 唯一有印象的是那个博客可以放背景音乐,我就从网上找来很多在线 mp3 的链接放到那个播放器里,第一首是 LinkinPark 的 In Pieces。
(写到这里,我让小爱同学放了一下这首歌,死去的记忆涌上了我的心头 [痛哭][痛哭][痛哭])
2007年,我开始混迹于 Mtime 时光网,这个陪伴了我整个初高中时光的电影网站。时光网除了电影资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他的博客系统。时光网的博客真可谓丰富多彩,跟早期的所有互联网产品一样,支持高度的个性化,提供官方的主题,同时支持自定义装扮,不同模块可以任意显示/隐藏、调换位置,可以自定义上传自己的 Banner 头图,更改 Banner 高度,修改边框颜色、大小,自定义背景图、主题色等等等等,也可以放置自定义的背景音乐。。。我给自己的博客改了好多次主题,每次都是一个全新的面貌,换的频率比现在换微信头像都高的多。每次装扮那个博客我都无比兴奋,像是一遍又一遍装修和布置自己的房间一样,不亦乐乎,完成后成就感满满,这甚至可以说是我走上前端开发道路的一个引子(CSS——爱过)。那段时间是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社区”。时光网的群组功能把所有人连接在一起。大家会互相访问彼此的博客,然后留言和评论(那个年代还没有兴起点赞这种廉价的交互方式)。非常想念那个友好有爱的社区氛围,在时光网上结识了很多年龄比我大的网友,因为当时的互联网主力军是80后。总之,我简直沉迷!2008-2010年是我人生第一次沉迷社交网络的几年,笑死。更有趣的是,我在时光网上随便取的昵称 Chris 一直沿用至今,成了我在外企的固定英文名。
(写到这里,我又回去看了看时光网,博客系统已经下线了,但数据大部分都还在。当年的发言好中二,简直没眼看,哈哈哈,但真的很怀念 [痛哭][痛哭][痛哭])
后来,时光网没落了。这是我最后的挣扎:
再后来,我一次性在豆瓣标记了所有在时光网标记过的所有电影,算是一次数据的迁移,之后就不怎么上时光网了。
那时候已经是140字微博的天下了,facebook, twitter, 人人,微博,朋友圈,QQ空间也推出了说说。社交网络走上巅峰,互联网上充斥着短文字内容,博客成了小众产品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轻博客
在那个过渡时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有种叫“轻博客”的东西,结合了微博的轻量和博客的高质量,Tumblr, 点点网。我都用过,Tumblr 大概是2011-2012用的多,点点网是从高中毕业那个暑假开始用的。我是真的不舍得博客的没落啊!但这俩最后也G了,数据都找不到了。相比之下,时光网服务器还在运行 + 大部分用户数据还保留着,竟然已经算很厉害了。
文艺复兴
后来再次接触到博客,是在我走上编程开发的道路后。学了编程,接触到开发者圈子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人还在坚持写着博客,分享技术干货,甚至用来打造个人品牌,有被酷到。更酷的是,他们的博客不依赖任何平台,从上至下从头到尾都是自己搭建的!对于刚学编程的人来说,谁不想拥有一个这样的博客呢?!
2015 年,在系统地自学了前后端整套的开发后,出于练手的目的,开发了一套博客系统,包括前台博客页面和后台的编辑管理系统,甚至还有用户系统(登录注册等),但由于只是练习,加上当时还是学生没有条件购买服务器域名这些玩意,就一直停留在
不记得是 2016 还是 2017年,还有尝试过用 Hexo + Github Pages 搭建部署过一个 Markdown 的静态博客,这也算是我的第一个上线过的博客。
之后好多年,再也没有做博客和写博客的念头。
现在已经是 2024 年。七年过去了,这几年里经历了在一家美企大公司 4 年半的稳定成长,又经历了一年 Gap year,徘徊在放弃技术之路边缘的摸索和尝试,兼职接单、全职远程,还有一年的重操旧业和加速成长,以及 AI 学习和自媒体的探索。2022 年底开始的 AI 爆发式发展是一剂强心剂,重新点燃了我。现在的我,比以前都要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和道路,是时候开始正式地做一个纯粹的个人博客了。这次,不以练习为目的,不为寻求任何人的关注和认可,不缺上线和维护的条件,更不缺快速做出一个个人博客的技术。
事实是,搭建这个博客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前端用 Next.js + TailwindCSS,logo 用 Midjourney + vectorize 技术生成,后台用免费的 headless CMS storyblok,静态部署用 Vercel,全都是自己用过并且最近一直在用的技术,所以很快就做好了。这次,风格越简单越好,不要评论区,不要点赞和转发,对,不需要社交功能,不需要登录注册,这里只属于我,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开心怎么玩,这才是一切的初衷,不是吗?
March 23, 2024
博客历程技术

Be bored | 闲下来

我经常说自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总觉得要抓紧时间做各种有意义的事,让自己充实不虚度。做自己喜欢的事、学习、自我提升,这些事情确实能让我感到快乐,于是便尽可能地用这些事情填满自己不多的业余时间。
但昨天在 YouTube 上看到一个视频刷新了我的认知。
这是一个“无聊”变得极度稀缺的时代,各种信息和娱乐足够填满我们的碎片时间。吃灰的收藏夹里好几页的内容都来不及消化,每分钟又有新的内容被生产出来。脑袋一空下来,就习惯性掏出手机把各种社交软件点一遍,下拉刷新 feed,生怕错过前一秒钟发生的新鲜事。跑步的时候必须一边听歌,上厕所的时候必须一边刷短视频,吃饭的时候必须一边看剧,甚至洗澡的时候也可以一边放着直播。没错,以上说的都是我。
我们太怕无聊了!然而,有时候恰恰是无聊的时候,我们才会向内思考自己,与自己对话。恰恰是无聊的时候,我们更有可能迸发出灵感,产生有创造性的 idea。
Great ideas often arise from the depths of boredom
so~ 偶尔的碎片时间,放空自己,放过自己。
March 20, 2024
思考人生认知

做 AIGC 玩家的这四个月 | content creator

不知道怎么的,就走上了用 AIGC 做自媒体的道路。
可能是 2023-11-15 始于我在 Notion 上创建了这个目录的时候:
也可能是从 2023-11-17 我第一次买了 Midjourney 合租会员开始
又或者,是从 2023-11-20 在小红书上用 AIGC 发的第一篇笔记开始算
总之距离现在 2024-3-19 已经过去整整 4 个月了。
在那之前,我主要玩的都是 ChatGPT, Copilot 之类的大语言模型。自从 OpenAI 发布 ChatGPT 之后,这个大跃进运动每一次更新我都密切关注着。由于发展实在太快,每天都有无数个新产品诞生,我还特地用笔记记下了每一个我想把玩但没来得及一一尝试的产品。只是因为这次的技术革新实在太有趣了。直接把当时徘徊犹豫在是否放弃技术这条道路的我又重新拉了回来。
小红薯 🍠
Idea 有很多,也做过不同的尝试,但真正有价值并且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个项目,目前都是在小红书上。一个是基于 Stable Diffusion 和 FaceSwap 的虚拟网红 E,一个是皮卡丘宝可梦写实照片,主要是用Midjourney 生成,Fooocus + 自己训练的模型接一些私人订制。
尝试过在 Mac 上跑 SD,太慢了不得不另寻他法。前期花了 99 元找人帮忙在阿里云上申请了可以白嫖三个月的 GPU 服务器,配置了 WebUI 环境。这个方法唯一的不足是这个服务器无法翻墙,下载模型都得用镜像, WebUI上很多插件会自动按需下载 huggingface 或者 civitai 上的模型,这就时不时导致运行的时候卡住,得去改插件的源码,逼着我学了一点python,不过主要还是得益于 ChatGPT 的分析
白嫖的三个月到期后(其实不到三个月就用完了,因为我经常用完忘记停止运行),本来还可以换个号继续白嫖的,但是不能翻墙的环境我还是不能忍,于是想到了之前试过的 Google Colab。此时的 Google Colab 已经禁了 WebUI,但我意外发现了 Fooocus 这个好东西,比 WebUI 简单方便,运行也更稳定,一键搞定环境配置。当我学会把它的 Jupyter Notebook 改成关联到我的 google drive 后,成了我的 go to SD工具。不过需要提一下,colab pro 每月会员费 50+,为什么要买呢?不是能免费用 T4 GPU 吗?害,还不是因为免费版 RAM 内存太小,随便跑几下就崩了。
E 网红号通过发广告可以赚一些零花钱,算是我玩自媒体赚的第一笔 💰,虽然不多,够回本就很开心了。除此之外,可以说第一次品尝到了做自媒体被平台牵着走的各种酸甜苦辣,也可以说更加了解自媒体的玩法。怎么算都是不亏的。
非常有感触的一段话:
短视频流量的背后是平台算法,算法机制的背后是用户兴趣,而兴趣的背后是人性本能。
“色欲”、 “暴食”、 “贪婪”、 “懒惰”、 “愤怒”、 “嫉妒”、“傲慢”是《七宗罪》中所描述人的七大原罪,都源自于人性最原始的本能欲望。
通过满足人性的本能欲望来获取利益,是营销的本质。从《七宗罪》中洞悉人性本能,就能掌握流量密码。
做自媒体还有一个好处是,你会发现自己比之前更不会沉迷于自媒体社交网络了,可能因为看破了一些内在逻辑,就会一定程度的去媚,它们至于我就变得更加无趣。而且,人一旦开始输出,就会减少输入,因为时间是有限的。
March 19, 2024
AIGC自媒体复盘

立志成为一名独立开发者 | indie hacker

什么时候开始有独立开发的想法呢? 那大概是学编程的第一天吧!
其实最初走上编程的路,就是出于想要自己做一个电影网站的想法,虽然后来不了了之。。。
尝试过
我的硬盘里还保留着一个叫 Yesa 的 web 项目和一个叫《做个片单》的小程序代码仓库,这个小程序甚至上线过。
Yesa 是 (was) 一个私人电影资料+电影社区的网站,2017年夏秋,我买了第一台 macbook 后开始搞的,前端用的是早期版本的 Nuxt, 后端是 Express + BaaS 平台 LeanCloud。关于这个项目印象比较深的,除了第一次使用 BaaS 惊叹于它的便捷性,还有从 TMDB 没日没夜爬取电影数据的经历。事实是我用 Node 写了一个循环脚本一条一条地从 TMDB 下载电影数据保存到 LeanCloud 的数据库,一共好几十G。数据量太大超出了免费额度导致 LeanCloud 每月自动扣费,这也是项目中断一段时间后我最终决定把数据库删除的原因。Anyway, 这个项目中,自己设计 logo,设计数据库,自己设计和实现一套组件库,初次了解和使用 BaaS,也都算是不错的经历和锻炼。而且,我也因此知道了 letterboxd 这片净土(在它火起来之前)!!!对了,为了这个网站做的一个头像裁剪组件开源后在 Github 上获得了不少的 star,也间接帮我找到了一份对我个人职业生涯非常重要的工作。
《做个片单》是我做电影类项目的又一次尝试(可谓初心不改啊),那是在2019年,非常空虚低谷的一段时间,想通过做一点有创造性的事情让自己充实起来。这个产品的最主要目的是能方便人们在社交场景中方便地分享自己整理的电影片单,提供丰富的整理操作,多种排序、过滤方式,支持多人共通维护等等,总之就是将电影片单的收集癖和社交结合起来的一个产品。这次的电影数据来自于豆瓣 API,是的,经过上次的教训,不会再去死磕建立自己的电影数据库。技术栈没什么好讲的,前端印象中是原生的小程序,后端用的是小程序配套的云开发。上线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推广,也没有继续维护,最终放弃、下线。
说到个人项目,其实还有自学时练手做的博客和任务管理工具,但最重要的还是上述的两个电影相关的产品,因为他们是一切开始的根源。
虽然最终都不了了之了,但这些经历也造就了现在的我,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技术提升。
放弃过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再想独立开发的事情。一个是因为工作稳定了下来,不想再折腾了,还有一个原因,对环境的失望了——国内没有鼓励个人开发者创造性的环境。关于第二点,我想很多人都会有相同的体会。前段时间网上看到一个讨论,说国内的独立开发者做的永远都是ToDo, 记账,日记,但其实也难怪,试过的都知道,稍微涉及社交社群、分享等功能,就需要申请许可证,而申请许可证需要企业资质,而申请企业又是各种条件要求,成本和门槛太高,足够劝退一大批有志青年。这也正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不再考虑独立开发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独立开发往往需要开发者自己设计 UI,设计 logo,甚至设计一些 illustration 图片素材。而这些,我不会!
重新开始
记得幼儿园一堂课上老师让我们说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我说我想做发明家。对那时的小不点来说,发明家是什么呢,大概是像爱迪生那样吧。无论怎样,我想说的是,可能那种喜欢 creating 的爱好从小就根植在我的心里了吧。to me 没有什么比凭空创作出一个产品/作品更有成就感更令人兴奋的事了吧!而创造的过程,更是充实满足开心愉悦,这不就是生命的意义吗?所以,我时不时还是会想起自己独立开发的小愿望,每次灵感来袭,我都悄悄地记在笔记应用里,等待时机成熟。
这个时机,就是现在。
感谢 AI 的大跃进式发展,现在我们独立开发已经不需要另外寻求设计师了,Midjourney, DALL-E 基本可以满足正常的设计需求。而 AI 风口的出现,必定带来一大波机会,关于 AI 生态的应用还有很多的缺失,我已经有一些想法并且已经开始动手了。国内的环境,还是那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在扩展海外业务,独立开发出海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这就意味着,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思路,先把目标瞄准海外,不再 care 国内的各种屏障,以一个国际化的 indie hacker 的立场和视角来思考问题,思路一下就打开了!所以,还等什么呢?
Be creative.
Be determined.
Be persistent.
希望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 INDIE HACKER!
March 18, 2024
开发独立开发愿望
2023